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管强介绍,“考古中国”重大工程向纵深推进,254个积极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实施,中华文明探秘工程第五阶段向纵深推进。一项项扎实的考古成果勾勒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截至9月,及时高效地开展了1157项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20个省份实行了“先考古,后转移”的政策。基本建设考古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西沙海域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上海长江口2号古船考古文物保护工程启动,水下考古亮点突出。此外,考古成果的队伍建设和社会共享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陈星灿介绍了中华文明探秘工程第五阶段的最新进展。无论是二里头等核心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的突破,还是常规探测方法在断代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古环境研究文明起源的经济模式手工业专业化和文明理论的综合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对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这一宏大进程的认识。
此外,大会还公布了四项最新考古成果:在湖北石岩派亮子遗址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是欧亚内陆发现的最完整的直立人化石,为探索直立人的进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在云南昆明河伯所遗址发现了汉代的建筑遗存,出土了大量的泥印和竹简,为寻找西汉宜州郡的县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展示。河南开封的谯周和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它们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浙江温州的古港口遗址发现了古城水鹿城门建筑码头道路栈道干栏建筑水井等遗迹。它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生动地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