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哪里最便宜教案,必须上师范类大学吗?
不上师范类学校考教师,你的孩子会很累,而且工作以后评不了教师职称。
想当教师,一定要上师范类学校。原因有四:
1专业性强
师范类大学所培养的学生方向就是教师,所开设的课程都是系统全面的。而且师范专业的学生的教师资格证是直接发放的(小学),如果你想要高级中学的教师资格证则需要自己去考,考试的内容有三门,及格即可。平时学习加上最后复习两个星期都可通过。这是非师范学院所没有的福利。
2就业压力小
相比于其他专业,师范专业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公费师范的就业率为100%(直接发放编制),普通师范的就业率也远远大于非师范。而且国家政策日益重视师范类大学。
3工作后晋升空间大
我们学校有好多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在工作两年后不能评职称,(教师工资和职称有莫大的关系)
现在的要求是大学专业和你所教科目或者考编科目必须一致才能晋升职称。如果你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那么你即使考编上岸后也一直都是三级职称,没有晋升空间。
4交友便利(只针对男生)
师范类大学女生居多,男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结识女生,那么脱单的几率也大大加大。(偷偷的告诉大家,师范类大学的男生还挺好找女朋友的[呲牙])
个人的观点:如果确定以后想要当教师,那请考虑师范类大学。
最后提供9所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学校:
这9所高校中有6所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而其余的三所是省属类的师范类高校,包括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由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师范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全国各地进行任教;而后者是由当地省政府管理,师范生毕业后仅被安排在省内任教,主要解决的是省内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昆明昌乐实验高中怎么样?
一个高中学校,不像职业学校那样有什么特色,最多就是教学设计和思想相对于其他学校有一定不同,然而,目前中学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教育考试,说实话这是中国教育很难脱离的,脱离了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了。这是大环境决定了的现状!所以任何高中最多就是教学质量的差距和教学楼,教学条件设施齐全度!不存在多大特色!真正的特色源于家庭生活教育,源于自身素质和自身目标条件!
你们学校是不是电子教案和纸质教案一起交?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就是纸质教案。因为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各级领导检查。除此之外,我觉得纸质教案有必要:
一、强化记忆“教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所以写教案很有必要。为什么写纸质教案?因为有人直接从网上下载电子教案,一遍都不过目。可想而知其课堂是什么样的?其教学效果又是什么样的?虽然书写也存在抄袭,但至少得写一遍,能加深一下记忆。
二、培养耐心2014年川大锦江学院教授手写百万字教案走红校园。严廷德教授认为“手写”其实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等优秀品质。通过手写可以磨练性格,克服浮躁。
三、练字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能练字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写教案。如果以后只有电子教案,没有纸质教案,那老师们,特别是那些本来字就不好的老师们就失去了一个练字的机会。其实电子教案也好,纸质教案也罢,都是一种备课的手段,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奉献一节精彩的课,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不要拘泥于何种形式的教案,只要选择合适的就好!
优秀课程纲要包括哪四个基本要素?
课程纲要包括一般信息和课程要素,一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材来源、适合年级、课时数和设计者等。课程要素是课程纲要的主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
1、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描述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表现出的关键结果,指向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一般4-6条,每条1-3句话,每条目标都要体现三维性。要确定适切的课程目标需要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是确定目标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分析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炼相关的课程目标;教材分析要说明该课程的地位,即该课程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特点,在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思考“什么经验最有可能达成上述课程目标”,当然,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材料,教材中的学科知识非常系统,知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所选择的内容也具有普适性。但这些普适性的内容是否适合于我们的学生?适合于我们的教学?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来代替教材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基于目标、学情和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
编制课程纲要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对编者的意图有一个宏观把握。然后基于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补充、删减。当然,有些内容因教学需要或时令原因做顺序调整,有些内容因不符合课标要求需要删减,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课程目标和学情的准确把握。
3、设计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就是结合课程资源安排一个学期的教与学的活动。课程资源是指实施教学活动的凭借,一定是基于现实情况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文本资源、硬件设施、实验室、图书馆及周边社区资源等等。课程实施通常具体到每个单元,根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会更加具体,更有利于目标的落实,通常以表格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现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评价和单元教学活动(见附件中表格),这样的一个表格非常清晰,为后续的单元教学设计做了一个整体的课程规划。
如果是自己开发的课程,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也可以总体交代清楚课程资源和教与学的活动。课程实施还有思考教学方法,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更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落实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4、设计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学期课程纲要中的评价是对学期课程目标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是学生“在学”,便于老师及时把握学情,调整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是学生“学会”。
除了常用的纸笔测试外,更需要表现性评价来判断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评价要跟学生交代清楚成绩的结构、来源及结果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