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的交通设施有哪些,直流电的作用有哪些呢?
交流电一般有一定的峰值,相位会不断的变化,有一定的频率,可以通过变压器变换电压的大小,可以通过电容。直流电相位一定,平稳,有固定的正负级,不能通过变压器变换大小,不能通过电容,比如干电池、蓄电池等都属于直流电。 交流电一般作为民用或工业用电,可以根据用电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压,直流电因其携带方便,广泛用于各种便携设备中。高压直流输电方式与高压交流输电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历史上仅仅由于技术的原因,才使得交流输电代替了直流输电.下面先就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主要优缺点作出比较,从而说明它们各自在应用中的价值. 交流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发电和配电方面: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与同功率的直流电源和直流换流站相比,造价大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交流电与直流电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直流电的优点主要在输电方面: ①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仅为交流输电的2/3~l/2 。直流输电采用两线制,以大地或海水作回线。与采用三线制三相交流输电相比,在输电线截面积相同、电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即使不考虑趋肤效应,也可以输送相同的电功率,而输电线和绝缘材料可节约1/3. 如果考虑到趋肤效应和各种损耗(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磁感应的涡流损耗、架空线的电晕损耗等),输送同样功率交流电所用导线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直流输电所用导线的截面积的1.33倍.因此,直流输电所用的线材几乎只有交流输电的一半.同时,直流输电杆塔结构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输电简单,线路走廊占地面积也少. ②在电缆输电线路中,直流输电没有电容电流产生,而交流输电线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在一些特殊场合,必须用电缆输电.例如高压输电线经过大城市时,采用地下电缆;输电线经过海峡时,要用海底电缆.由于电缆芯线与大地之间构成同轴电容器,在交流高压输线路中,空载电容电流极为可观.一条200kV的电缆,每千米的电容约为0.2μF,每千米需供给充电功率约3×103kw,在每千米输电线路上,每年就要耗电2.6×107kw·h.而在直流输电中,由于电压波动很小,基本上没有电容电流加在电缆上. ③直流输电时,其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而交流输电必须同步运行.交流远距离输电时,电流的相位在交流输电系统的两端会产生显著的相位差;并网的各系统交流电的频率虽然规定统一为50HZ,但实际上常产生波动.这两种因素引起交流系统不能同步运行,需要用复杂庞大的补偿系统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加以调整,否则就可能在设备中形成强大的循环电流损坏设备,或造成不同步运行的停电事故.在技术不发达的国家里,交流输电距离一般不超过300km而直流输电线路互连时,它两端的交流电网可以用各自的频率和相位运行,不需进行同步调整. ④直流输电发生故障的损失比交流输电小.两个交流系统若用交流线路互连,则当一侧系统发生短路时,另一侧要向故障一侧输送短路电流.因此使两侧系统原有开关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受到威胁,需要更换开关.而直流输电中,由于采用可控硅装置,电路功率能迅速、方便地进行调节,直流输电线路上基本上不向发生短路的交流系统输送短路电流,故障侧交流系统的短路电流与没有互连时一样.因此不必更换两侧原有开关及载流设备. 在直流输电线路中,各级是独立调节和工作的,彼此没有影响.所以,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只需停运故障极,另一极仍可输送不少于一半功率的电能.但在交流输电线路中,任一相发生永久性故障,必须全线停电.
我国是否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依赖?
克拉运河开通多了一条印度洋到我国的通道,而且缩短了距离,可以减少时间,当然是好事。但运河开在泰国境内,要经过与缅甸的交界处,我国没有主权,要促成其事我国需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运河开在山间,难度大,成本高,泰国肯定没有这个实力,金钱和技术、设备就全靠我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都能得到大好处,可是要他们出钱出力很难。除非我国把这块地皮买下来,运河开通后经营权归我国,泰国不干涉、不收税白纸黑字写明。就是这样还是有问题,政权变更受别国挑拨,泰国、缅甸执意要卡脖子也不是难事,毕竟看到大利益可以撕破脸,看看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福州三江口能发展起来吗?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三江口目前是鬼城,刚需买房不推荐,土豪随意。
为何这么说。其实不是说三江口不好,地理位置未来还是可期的,只是当下如果你刚需,配套都没起来,未来十年后的价格倒是起来了。尴尬不尴尬?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刚好有跟表弟去三江口看过房:白天去看房售楼部冷冷清清,置业顾问比买房的还多,看房的都成为稀客;许多楼盘底下店铺大门紧闭,比我银行账户还干净;房子建得都不错,就是价格不美丽,都快超越鼓楼、台江一些不错的二手房了;渣土车比电动车都多,不时从身边开过,让你心惊胆战;路上空空荡荡都没什么人。
我就想说一句:目前的福州三江口对刚需“不友好”,不要再忽悠我们去看房了。
许多人会说,三江口现在在修地铁啊,道庆洲大桥在建啊,各种房子在建啊。说得好像一个地方要发展只需要交通设施、教育配套一样。事实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
我想说的是,就算仓山区建成区也已经几十年了,三江口要真是香馍馍早就发展了,还至于留到今天?
那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仓山区三江口板块的发展?
一、限制三江口板块发展原因探寻
首先,划重点,人口,人口啊。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有人口,不管是农民工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只要有人口才能办工厂,才能维持各种商业活动的发展,然后才是形成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闭环。
其次,人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那要靠什么留住人才?一是产业,有合适工作机会。二是,居住条件,包括房价、环境、文化氛围。三是教育配套,子女有地方读书,父母才能安心上班。四是娱乐配套文体设施,人都有社交的欲望和需求。五是交通,便捷交通利于减少社交和工作成本。六是还可以的收入,钱的重要性就不阐述了。
二、人口是三江口板块发展致命伤
那三江口现在有什么呢?
一、先说说最重要的人口。回头看看现在三江口多少人?根据我前段时间亲自陪表弟去三江口实地看房的反馈来看,三江口目前除了福州八中有些人,整个板块凑足5000人都很难。不信?晚上去看看亮灯率。这是什么概念?看看离三江口不远的晋安区鼓山镇,就有30多万人口,鼓山镇多繁荣,现在多了地铁无异于助攻,发展更快了。
二、人才。三江口有什么高校?目前一所都没有,零蛋。以同样是“东拓南进”重要板块的福州高新区为例,高新区能快速发展,就是因为紧靠上街大学城,而且福州一中也在旁边,人才现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说说三江口的产业。有什么?除了房地产开发商,产业基础得分零蛋。而这些产业园都是创造GDP的大头,是一个地方脱离“土地财政”自我“造血”的重要工具。
四、说说娱乐文体配套,三江口有酒吧一条街吗?有夜总会一条街吗?有像样如中亭街这样的步行街吗?答案大家都知道。
五、房价。仓山三江口板块都还没发展,房子均价都已经2万5左右,这是未来的价格啊,透支这么多,怎么吸引人口进来?再谈谈未来,许多人会说三江口未来可期啊,就算现在买贵点,以后房价要是涨了呢?这是谬论,因为其它地方也在发展,不会停下来等你。就三江口目前的价格,对炒房者来说扣掉利息至少房价翻一倍才有挣,可能吗?更不要说国家现在坚持房住不炒头上有政策高压。
六、说说交通,以东街口八一七路这条福州城市中轴线计算,以福州高新区为例,高新区中海寰宇天下到东街口最近距离13公里,三江口清凉山隧道到东街口最近距离23公里。买房什么最重要?地段,地段,地段。这一点上可以说三江口连闽侯的高新区都比不过。
七、谈谈医疗配套。三江口有什么?据我所知没有。规划图上的医院倒是有。先建起来再说吧。
三、集全省之力福州版陆家嘴也建不成
最后,我再着重讲讲交通。很多人会很奇怪:为何交通谈过还要谈?那是因为很多人不服,尤其是三江口的房地产开发商天天向他们画饼、灌输:三江口是连接马尾、长乐、仓山的交通枢纽,有望将三江口打造成福州版的陆家嘴。
我就给这些人泼泼凉水,让他们看清楚现实。
首先,从交通位置来说,三江口是极好的。要客观给予肯定。但是别忽略了一点:交通不是制约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如果把各发展要素比喻成足球队,那么交通是中场,人才和产业是前峰,基础设施是后卫,人口是守门员。看明白了吗?人口是制约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最重要的要素,只要有人,其他产业都会被带起来发展最终配套完善。交通只是助攻角色。主攻手还是人才和产业,因为一个能创造财富,一个能直接带来财富。
其次,三江口永远都成不了福州版的陆家嘴。上海是世界的上海,陆家嘴是全世界70亿人共同建设的结果。就算集福建全省之力,也建不成陆家嘴。钢筋混凝土不代表就是先进生产力。
而且人口将会是三江口板块永远的痛,这个痛目前看很长时间内都无解。因为福州各个板块到处都在发展,到处都缺人,福建更是缺人。人口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制约福州城的发展壮大。
可喜的是,政府还在加大在三江口板块的投入,各项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但是给三江口发展提个建议:交通位置是优势莫把好牌打成烂牌,房价要降到能吸引刚需的地步。最终用低房价填充人口为未来赢得先机,再用交通位置优势拉大与其它板块的竞争优势,最终胜出。
本问答由言知有礼(福州鲜知道)原创,欢迎打赏、点赞、关注、转发,一起长知识!
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世界桥梁将实现新型、大跨、轻质、灵敏和美观的国际桥梁发展新目标。 桥梁结构形式多彩多姿 迄今为止,古今中外所有的桥梁均按照构造和受力体系分类,大致可分为8种:刚架桥、拱桥、系杆拱桥、简支梁桥、连续梁桥、T构桥、斜拉桥、悬索桥。如中国古桥赵州桥、各种石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管拱桥均属拱桥类;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杭州钱江二桥等属连续梁桥类;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西陵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均属悬索吊桥;武汉长江二桥、芜湖长江大桥、宜昌夷陵长江大桥等均属斜拉桥类。 21世纪,随着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启用,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将不断更新,桥梁结构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桥梁结构的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使桥梁设计人员可以对即将兴建的桥梁进行仿真分析,使不同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结构动力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使设计者采用非常轻质的梁型时,不致出现像著名的塔可马吊桥那样有被风吹塌的危险;依靠科技进步可使设计人员打破常规,采取特殊的结构措施,用最少的钱造出轻质、美观而实用的桥梁来。如跨越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采用了浮桥方案,但不是传统意义上浮在水上的浮桥,而是将桥梁基础放在一个巨大的没于水中的水密舱上,水密舱锚定于海底,其上部结构即为常规桥梁,其反吊桥结构形式首开国际桥式之先河;再如世纪之交中国推出的大跨转体钢管拱桥北盘江大桥,其桥梁结构形式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的。21世纪还将出现一种水下密封隧道式桥梁。意大利墨西拿海峡大桥在设计时就有这种比选方案,这种桥下部结构为承台固基,上部结构则是一个沉埋水下管段式密封隧道,这是针对墨西拿海峡大桥常年狂风大浪、恶劣气候而精心选定的桥隧方案。21世纪方兴未艾的结合梁型的桥梁、斜拉桥、悬索桥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新型材料擎起大跨、轻质桥梁 自18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0多年间,随着大工业的兴起和交通运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世界桥梁,桥跨由英国熟铁链杆桥曼内海峡桥主跨177米的最初桥跨的世界之最,到1931年美国建成乔治华盛顿桥,主跨首先突破1000米大关,达到1067米,百米到千米桥跨的发展历经了一个半世纪。20世纪的后70年里,美国的主跨1280米的金门大桥、主跨1289米的维拉扎纳大桥,两次刷新了当时的世界桥跨记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的恒比尔河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先后再次刷新世界桥跨记录,桥跨才开始接近2000米大关。 21世纪世界桥梁跨度有多长?随着意大利主跨3300米的墨西拿海峡大桥设计的完成,人类社会的建桥技术、新型材料运用使桥梁跨度已步入登峰造极阶段。据有关桥梁专家预测,筹建中的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美俄之间的白令海峡大桥的桥梁跨度将突破墨西拿海峡大桥主跨的长度,成为21世纪新的世界桥梁跨度之最。这些主跨接近4000米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特大型桥梁建成之后,除大洋洲孤悬于大洋之中外,亚非欧美四大洲将联为一体。 据有关桥梁专家介绍,21世纪的桥梁主材将采用高强度、高韧性钢材和抑振合金材料。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加劲梁采用780兆帕焊接时低预热型新型高强度钢板,使其桥梁主跨设计刷新了20世纪的最大跨记录,达到1990米。21世纪钢桁连续梁将大量采用高强度低预热型焊接用钢板,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高韧性钢板、抗层状撕裂型钢板、异形钢板、耐候钢及镀锌钢板、抑振厚板、玻璃钢、抑振合金材料,不仅可有效地增大钢桁梁桥的桥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梁体自重,实现大跨、轻质目标。高强度混凝土是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主材料之一,21世纪的混凝土材料将加入来亚纳米、水溶性聚合物、有机纤维以不断提高强度与耐久性。桥梁建设将广泛运用环保型混凝土,桥梁的韧性、耐久性及强度将得以有效地提高。 桥灵路畅与环保相得益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桥梁界设计与建造桥梁时将实用功能与艺术构思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保护,使一座座桥梁成为城市中新的旅游风景线。如连接京九铁路、贯通湖北黄梅和江西九江的九江长江大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柔性拱刚性梁连续栓焊钢桁梁特大桥,远看像一条游龙腾跃飞九霄,与周边庐山峻岭秀峰、甘棠白水碧湖、鄱阳湖潮浔阳楼阁等名山锦绣相得益彰。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桥梁设计不仅追求造型美与环境协调,实用功能更是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大型海峡桥、海湾桥、湖泊桥中间都设置了车站、商店;桥墩、桥塔上设置装饰独特的咖啡馆,或供人休闲游览的观景台,桥栏桥头布置雕塑、壁画之风方兴未艾。 21世纪的桥梁建设最令人振奋的是大节段、大块件桥梁结构实现工厂预制,大吨位吊船现场快速安装。一座数千米上万米长的特大桥,墩台、桥塔、梁体安装仅需半年左右时间即可大功告成,既不破坏植被,又不污染施工水域,施工快捷质量好,并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上海东海大桥、待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设施及2000吨大型建桥浮吊船舶已问世,年内便可投入使用。目前,发达国家的桥梁施工已配有施工指导智能化系统,即利用高速计算机将现场通过自动化传感器对桥梁各部位坐标内力、应力、变形、温度、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自动判断,确立下一步施工方案及确保安全的应急措施。以保障大桥建造质量安全使用寿命万无一失。 21世纪建成的新型大桥将“头脑”灵活,“感觉”敏捷,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系统将可以感知风力、气温状况,同时可随时得到并反映出大桥的承载情况、交通状况,桥面还将设有路径传感器,客车无人驾驶时不会偏离车道并能顺利通过大桥。自动收费装置将阻截“逃票”车辆,交费足额才可放行。桥体内的传感器可测出大桥各部位的危险及潜在故障,并及时发出警报。严寒冬季桥墩上的自动加热系统将启动吸收地热,将地热传向桥面融化冰雪;超载汽车、列车通过大桥之前,会被装在桥头的传感器感测出来,及时传感到智能装置,桥头放行栅栏将自动关闭,以防桥梁超载发生危险。21世纪的世界,将成为造福人类,代表社会进步与高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