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属于哪个单位,店铺门口的停车位是归店家使用的吗?
店铺门前的车位都是市政规划的公共车位,店铺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有权使用,但是无权占用。虽然店铺为了方便客人进出及停车,经常会有占车位的情况,但是严格来讲,这种行为是不被法律支持的。经常有这种纠纷的案例,结果都是城管和交通部分并不支持店铺行为,并勒令改正的。只能说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并不合理,如果店铺有车停着没问题,但如果影响到社会车辆停放,店铺仅仅是站位没停车的话,就不合规了。如果与店铺交涉,对方并不配合,那么可以联系交警部门或是城管部门帮忙解决。好使。
什么是人防车位?
什么是人防车位、产权车位?有什么区别?小区内能出售的车位都在地库。地库车位有两类,一类称之专属车位(即产权车位),一类称为人防车位(产权不可转让)。
另外还有一类车位,开发商将车位的建造成本打入了小区开发成本,那么这类车位属于小区业主,即为公共车位。
城市商品小区建设,根据人民防空法等法规,有些小区会配套规划人防设施。根据法律规定,这些人防设施产权归国家所有,战时无条件征用,平时可作为规划车位、停车使用。
专属车位,这完全由开发商投资,有处分收益的权利。这部分产权车位可以有开发商出售转让给业主,有相应的产权证书。人防车位实际上也分两种,虽然都属于国家产权,但是有一部分属于开发商投资,有使用权、收益权,但不可以出售。非开发商收益的人防车位,由当地人防办委托给开发商或者是物业公司,出租给业主,其收益用于人防设施维护,当地的人防办一般不会收取此部分收益。但与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办理管理手续时,明确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平常负责维护好人防设施。
大部分小区的车库,属于人防车位和产权车位混合类型,但也不排除少数小区只有产权车位而无人防车位。
产权车位没什么好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车位,隔几个月产权证书送到你手上。
属于开发商收益的人防车位,开发商一般几种方式处理:
一、趸租20年的业主,这种方式号称是“出售"长期使用权。由于合同法限定,只能签最长的20年的租约,到期后再续约。其转让价格低于产权车位20%左右(视当地供需状况)。业主购买其长期使用权,基本上与产权车位无差别,只是略有风险,风险来自于20年后开发公司可能会注销,物业管理单位更换,政策因素导致使用权归属变更等可变因素引发纠纷。二、开发商短期租赁的形式给业主,一般三年或五年一签。(极少出现)
三、开发商统一将车位交由物业管理单位,与非开发投资的产权车位一并由物业管理单位出租。这种情况多出发于开发和物业有关联关系,开发公司看不上出租车位这点收益,就当补贴给物业公司。
如果业主需要固定长期使用车位,产权车位、人防车位两种各有利弊,建议业主了解清楚、权衡后再抉择。
常见的事业单位有哪些?
一、事业单位的含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事业单位的特点
(一)提供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二)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三)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四)经费来源的国产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五)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
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三、事业单位的分类
(一)按照社会功能划分
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例如:社会科学联合会、是指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计划生育协会等。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是指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职责的事业单位。例如: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院、广播电视台、出版社、城市公用方面的市政管理、房产管理、园林设计等。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例如:养老院、大专院校、中小学、重要的医疗卫生单位、疗养院、考试管理中心等。
(二)按照经费来源划分
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1.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全部支出由国家财政拨款,收入全部上缴国家财政的事业单位。例如:学校。
2.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首先用自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拨款其列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自身收支之间的差额数的事业单位。例如:医院。
3.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支出由自己解决,收入由自己支配,收入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也可以称为企业化管理单位。例如:出版社。
四、事业单位的范围
事业单位涉及许多行业,活动领域十分广泛。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包括以下25种类别:教育事业单位;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勘探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农林牧水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事业单位;标准计量、技术监督、质量检测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供销事业单位;房地产服务;城市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其中教育事业单位;农林牧水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在数量上名列前茅;教育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体,其工作人员大约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规模的一半以上。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现在公交司机到底是驾驶员还是服务人员?
为什么公交驾驶员个体显得如此“脆弱”?公交司机需要更多关注和关怀。
因为劳动强度大、休息不好、吃饭不及时、压力大,不少司机都有职业常见病。现在不少公交车司机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调查表明,公交司机依旧是一个劳动强度大的群体,一个易患职业病的群体,更是一个在制度惩罚和争抢效益夹缝中生存的群体。
“政府推动公交市场化,公交公司推动驾驶员市场化,而驾驶员希望乘客都是售卖过程中最好讲价的那个人。这就是公交驾驶员法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建新说。
事实上,公交公司的系列制度,促使驾驶员完成“司乘人员”的角色转换。
“每个司机既要开车,又要注意收费,还要注意前上后下、安全运载,”何辉说,多拉快跑不仅关乎公司利益,也关乎驾驶员个人利益。
公交车越来越多,但是公交车司机不够了!重庆发生了因乘客与公交司机发生争执而导致的公交车坠江事件后,一系列干扰公交司机驾驶、危害公交运营安全的案例陆续曝光,公交司机的从业环境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公共交通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公交司机作为一线从业者,每日早出晚归,经常牺牲周末和节假日的阖家团聚,以安全行车为己任,承担了与其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并不完全匹配的责任和压力。
公交车增加,司机却没增加,有的城市还少了。
有新闻说公交车司机待遇还算不错,现在的路况普遍比几年十几年前好很多,但是为什么还有不少公交公司招不到公交车司机呢?且来看看离职公交车司机的回答,大家切身感受一下:
1.年轻人觉得开公交车累、上班时间长,工资不高作为公交车司机,好歹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为什么难招到人呢?一个干了2个月的年轻公交车司机说出了一个原因:公交车司机每天干活12个小时,到手的工资普遍不高,低于5000元。如果按照国家规定8小时的工作制度来说还不如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此外,开车的司机除了要让自己一直保持着安全,同时也系着一车人的安全,开车时一点小差都不能开,需要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太累了。
2.休息时间少,工作强度大有一位公交司机说他们那里的休息室是这样的:休息室是车队最大的一间房,有两把折叠躺椅,午休时间20分钟,根本没时间躺下休息。这20分钟够吃饭,抽根烟,就又得继续开车了。有一些路线运行时间比较长,从4:50~23:15,得分早班和中班两班司机。早班司机在三点多就得起床了,坐车到车库取车并开到路线的终点站,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晚班的司机开完最后班车,坐车回家,家里住得远一些的人回到家都凌晨2点了。
3.常受气,交通事故自己赔一网友说他曾经做了七八年的公交司机。除了上班时长十二三小时,经常受气:开车时受乘客的气;回到公司了受调度员和值班员的气。出交通事故了,自己要赔小到2000,大到5000元。这几年的工作,从未有过一个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
4.压力太大容易得高血压一网友说他做了两个月就不做了。上班时间太长,中途吃饭的时间20分钟就是休息时间。加上驾驶员不足,做满一个月也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天天高压力,紧张地开车,这样导致我有天吃饭突然头晕,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得了高血压。回来跟公司请假还不给请,说有高血压正常的。我觉得付出和回报严重不符,就辞职。
公交车司机,一个孤独的职业
他们都是漂浮在凡间的一粒沙,虽然渺小,但不能或缺;他们都是如戏人生的主角,虽不掌控剧本,但角色重要;他们都是英雄无畏的战士,虽然胜负未知,但不惧牺牲。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重复着提速、降速、刹车、开关门,无限循环着往复忍受着无人相伴的苦闷或者抵抗着无人相知的精神重压。很少与家人聚餐,每晚回家妻儿都睡了,早上却很早就出门了...
公交司机是职业病高发群体如果说制约困境关系着公交行业声誉的话,那么公交车司机身心健康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
近年来,公交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突发疾病甚至猝死的事常有发生。调查显示,公交驾驶员是职业病高发人群,病患主要集中在腰、颈和胃,而近年心血管病多发。
“公交驾驶员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饮食不规律,高低温作业、无午休,很容易造成胃溃疡等相关疾病发生”。
当乘客抱怨投诉驾驶员“不合格”时,驾驶员眼中的乘客标准又是怎样的?调查表明,他们希望服务对象尽量是“动作快、素质高”的市民。
希望更多人关爱公交司机人人有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