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公司简介怎么写,萨克斯的品牌有什么?
通过了解得知原来市面上的萨克斯种类品牌繁多,很多家长在购买时不知所措,云里雾里,大多被商家所骗,购买一些杂牌乐器,如某某作坊出产标上个英文名字再加个MADE IN USA就算是进口货或是合资产品。这些乐器连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保证,音准很差,做工粗糙,结构不合理。如果买了这样的乐器对使用者来说是很痛苦的,本来学一个月就可以达到的水平可能练上几年都达不到。所以,挑选一把梢好一点的乐器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知名品牌以及型号。在介绍这个之前先说一下萨克斯的种类。
萨克斯常用的有四种:高音萨克斯管,中音萨克斯管,次中音萨克斯管,上低音萨克斯管。而初学者应该使用中音萨克斯管,因为这个乐器相对于其他最容易发音,最好控制,用气也比较适中,不会很憋气,也不会很费气。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及中音萨克斯的型号。
YAMAHA(雅马哈)
标准型275(萧山产)
中级型475(萧山产)
专业型62(日产)
定制型82Z(日产)
定制型875EX(日产)
买YAMAHA本人不推荐买萧山产的,毕竟市面上有比它更好且更便宜的,无非是买个品牌。这里主要说一下875EX定制型,这款是YAMAHA真正的拳头产品,许多大师级人物都是用这款,虽然市面上卖的和大师们用的还是有点区别,但还是同等的级别。
Yanagisawa(柳泽):
YANAGISAWA-A901
YANAGISAWA-A991
YANAGISAWA-A902
YANAGISAWA-A992
YANAGISAWA-A9930
YANAGISAWA-A9937
YANAGISAWA和YAMAHA虽然都是日产,但不是一个档次,YANAGISAWA各型号在音准,音色上都已达到专业级,而YAMAHA除了875EX和82Z其他还都存在着音准上的问题,音色也不尽人意。特别要说一下YANAGISAWA的顶级产品9937,纯银制造,音色具有穿透力,震动非常的好,饱满,丝滑,一个字“纯”!精美的雕花,细致的做工,已经不仅仅是一把乐器,应该称它为艺术品。
不过好的东西当然会配上昂贵的价格,最低型号的901都是上万的,9937更是达到6万以上!
接下来就是鼎鼎大名的Selmer,法国制造(一定要记住,现在有美国Selmer和台湾Selmer,和法国Selmer差得太远了,不要被JS骗了)
Selmer型号很多,毕竟厂牌老,产的管子分类也比较多。很多型号现在都没卖了。
Selmer Altosax的型号:
Selmer-802
Selmer-803
这两个型号再分不同的材料和漆。
Selmer最经典型号:Make VI
现在一把Make VI的Alto要15万以上Tenor就要上20万了。
再来就是国内品牌Jupiter(杰普特)台湾制造,虽然是国内品牌,但Jupiter的工艺也算是世界水平了。
坦克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坦克的空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显得是过于狭窄。任何坦克的设计,都是要被弹面积、功能设备的空间、人机功效、和整体重量这几点。而内部空间不会做的太大。从时间的纵轴看,坦克的体积是不断增大的,内部空间也呈增长趋势;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横轴看,苏式坦克总是倾向于将坦克高度和炮塔设计的很小,而西方阵营则比较重视人机功效和乘员舒适性,坦克高度和炮塔内部空间相对大一些。我们直接上图。
二战期间的坦克T-34/76的剖面图。T-34是二战的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之一,不过看炮塔空间可是小的可怜,炮塔内还有炮长和装填手/同轴机枪手,塞下两名成员厚度炮塔几乎没有多余空间,乘员回转身体的余地很小,车长要兼任炮长,爬出两只手要同时调整高低和俯仰,看这图姿势相当别扭。装填手更苦逼,由于空间狭小,且炮弹都摆放在下面,使得装填手搬运炮弹非常困难。
驾驶舱内有两名乘员,一名是驾驶员一名师航向机枪手。驾驶舱的环境看起来比炮塔还要恶劣。驾驶舱的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三代主战坦克。坦克的后部为动力舱,采用一款纵置的V12柴油发动机。
T-34/85剖面图
到了T-34/85,炮塔的空间有了明显的改善,车组由4乘员制改为5乘员制,车长炮长职责分离,大大改善了作战指挥效能和人机功效;得益于炮塔增大,一部分炮弹摆放到了炮塔尾部,减轻了装填手的负担。
德国的虎式。这款重型坦克的炮塔显然要大了不少,采用这么大的炮塔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塞下这门长88炮(可以看到炮闩部分在炮塔内延伸的长度)。炮塔采用了电液式驱动来转动,解放了人手,人机功效好了不少,这也是重型坦克大容积带来的好处,可以搭载更多设备。虎式同样采用5乘员组,车长专职索敌和指挥,炮塔内另有炮长和装填手各一人;驾驶舱设驾驶员和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枪手各一人。
虎式的动力舱同样在车体尾部,从图中虎式和T-34对比可以看出虎式的动力舱对车体占用的比例较小,因此乘员舱的空间更大一些。
战后坦克战后的坦克内部空间是呈增长趋势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一是为了保证穿深,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炮闩,后座缓冲装置,以及炮弹体积增大,必须有更大的空间容纳;二是战后坦克的观瞄技术进步,甚至出现了红外和微光夜视系统,观瞄设备占用体积增大;三是火控计算机,火控操作面板,显示器,仪表的增加;四是增加了三防装置和自动装弹机。要塞的东西多了,空间必然要增大。五是兼顾乘员舒适性。
T-54是苏联在战后吸取了T-34大量经验后推出的一款中型坦克,其使用合理的装甲布置方式和卵圆形炮塔,使其防护水平达到了二战后期重型坦克的水平。
T-54剖面图。T-54采用4乘员组,取消了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枪手,航向机枪由驾驶员操作;炮塔内仍有3个乘员,分别是车长,炮长,装填手。不过由于T-54的卵圆形炮塔比T-34大了不少,而且发动机采用横置,因此炮塔和炮塔吊篮的空间得到了一定改善。
T-54炮塔俯视,可见装填手的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
T-54内部照片(车长和炮长位)
T-54无线电通讯电台有两个,分别是P-112和P-113,负责不同波段,挂在炮塔后壁
百夫长是二战末期英国开发出来的一款重型坦克。同样采用了4乘员制,即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的配置。座圈直径,炮塔和车体体积比苏制T-54/T-55大了很多,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炮弹和设备。同样采用发动机横置。
装填手位置,可以看到炮闩外增加了一个金属护栏,防止乘员被后座的炮闩撞到
从这张图看车长应该是最舒服的
苏制T-72坦克。T-72由于继续追求低矮的外形以减少被弹面积,其高度比T-54还矮了30cm,因此炮塔的空间没有得到改善,乘员舒适性比西方同代坦克差了太多;同时炮塔的LOS太小,无法保证能有效防护西方二代坦克的穿甲弹。
T-72图纸。T-72属于二代主战坦克,配备了自动装弹机,装弹机弹药架像一个圆盘一样套在炮塔吊篮底部,这让车组人员减少到3名。但是由于车体外形过于低矮,人员活动大大受限,苏联不得不对坦克兵的身高做出限制;T-72炮塔和首上采用了复合装甲。
相比之下,同是二代的豹1主站坦克,防护简直跟裸奔一样,炮塔和首上全部采用匀质钢装甲,而且薄的可怜,连T-54都不如。
虽然防护不咋地,车组成员舒适性还是可以的
我们再来看看三代坦克的M1A2。M1A2 SEP重达60吨,长7.92米,比T-72长了整整1.5米。车体尾部是动力舱,包含一台纵置的 AGT-1500燃气轮机。炮塔内部空间也是十分宽敞了,只可惜M1A2为了省钱,不上自动装弹机,因此还是4乘员组(装填手被保留);炮塔包含一个尾仓,装着120mm弹药,尾仓和乘员舱之间有防火门,尾仓上部泄压板,防止弹药被击中时炮塔殉爆带走一车人。不过尾仓的40多斤一发的炮弹需要用美国大兵的手臂来搬动装填,想想也是感人。。。
你们喜闻乐见的黑叔叔人肉装弹机
M1A2车长位和炮长位
M1A2炮长位。可见即便M1A2有那么大的炮塔,炮长位还是那么拥挤。没办法炮长位的设备最多呀。从这也可以直观看出现代=坦克内部电子设备有多么密集。
炮长位操作界面。包括火控面板(弹种选择,主炮/同轴机枪切换等功能),主瞄,备瞄,增强型热成像通道。
到了M1A2 SEP V3,则普遍使用玻璃化仪表和显示屏代替密密麻麻的按钮:
M1A2的火控计算机电脑板。有垃圾佬淘到了的请联系本人~
汕头有哪些历史名人?
汕头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汕头的名人也很多,我给大家介绍几个:
1.唐伯元,(1535年-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今属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等。其一生著述十多部,但存世不多,以今存的《醉经楼集》为其主要代表作。
2.卢侗(1023年-1094年):潮州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是北宋不可忽视的人1。博通经史,尤精《周易》。蔡襄说卢侗"行实朴茂,学术优深,久在岭南,众所称服。"(《端明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不仅未能施展才华,反而受到抑制。卢侗与执政者即新党格格不合,干脆"提前离休",在熙宁九年即五十五岁那年,以太子中书舍人致仕返潮州,终老家乡。
3.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潮州府揭阳县(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翁万达兼备文武才略,被明世宗称为"岭南第一名臣".潮汕人将翁万达与陈北科、林大钦并称为"潮汕三杰"。
4.陈北科,原名陈洸,号东石,世称陈国舅,潮阳县贵屿镇华美村人。陈北科是潮汕人的杰出代表,他于明正德二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中进士,授为户科给事中,后任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曾与明武宗巡游江南。
青年时期陈北科,为了在潮汕建成"四点金",与奸臣、流氓,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此事如今依然为人传诵。
5.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山兜村人(今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三村人。)自幼家贫,聪颖嗜学。林大钦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6.林道乾,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
7.林百欣,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早年赴澳门经商1937年到香港经营制农业。1947年创办丽新制衣有限公司,以成衣制造和出口为主要业务,逐步拓展非洲,欧州和美国及加拿大市场。家族财产超过90亿元,香港丽新集团创办人, 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福织造厂有限公司、永福布行有限公司、台湾民兴纺织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等。
为纪念林百欣热衷慈善事务,小行星5539号以林百欣之名命名为"林百欣星"。
8.马化腾:潮南区成田人,腾讯创始人,董事长。
9.黄光裕:潮阳区人,国美电器等董事长,为2005、2006、2008胡润内地首富。
……
汕头名人还是挺多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咒怨讲的什么?
(本文无惊悚图片,老少咸宜,请放心阅读)
一、《咒怨》的版本源流
咒怨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一个系列电影,而是前前后后产生了多个系列和旁枝。很多自称看过咒怨的人,聊起来发现情节根本对不拢,就是这个原因。
初代咒怨诞生于1999年(比午夜凶铃稍晚一点),发行载体是录像带,所以它其实并不是电影,很多人通常将其称作“TV版”。
录像带版有两部,每部74分钟,是同一时间拍摄和发行的,剧情也是连贯一致的,所以与其说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关系,不如说是上下篇更贴切。
豆瓣链接:
录像带版上篇 | 录像带版下篇
录像带版的剧情,从小林俊介去佐伯家家访开始,然后穿插叉叙述了房子的后任买主们的遭遇,最后的结尾是鬼宅空置,去探险的女学生传出恐怖的叫声。
由于录像带版发行后口碑爆炸,很快就改编成电影正式进入院线。2002年拍了咒怨1,2003年拍了咒怨2,两部电影仍然由清水崇指导,为了区别于录像带版,一般将这两部称为剧场版,你在豆瓣上最先找到的一般就是这两部。
豆瓣链接:
剧场版1 | 剧场版2
剧场版并不是简单地翻拍录像带版,而是设计了具有延续性的新剧情,并将原录像带版中一些经典桥段植入了新剧情(业界良心),当然毕竟它是院线电影,删去了一些过于惊悚的元素。
剧场版第一部从社工理佳(奥菜惠饰)进入鬼宅开始,穿插了叙述了其他几个受害者的经历,最后以理佳之死结束。
第二部,从一个剧组进入鬼宅拍节目开始,然后剧组成员纷纷死于非命,基本团灭了,只剩导演和怀有身孕的女演员京子(酒井法子饰),最后伽椰子转世成了京子的女儿,并于几年后把京子从天桥上推了下去,剧终。
这四部曲构成了整个咒怨世界观的核心主体,其编剧导演都由清水崇担纲,女主演即伽椰子都是藤贵子,刚雄都是松山鹰至,但是演俊雄的小演员从小山僚太换成了尾关优哉。
藤贵子生活照,能演好女鬼的都是真美人
萌萌的尾关优哉
咒怨的整个剧情和设定架构都是清水崇的原创,大石圭的同名小说是2003年在剧本基础上改写的,清水崇是整个咒怨IP无可争议的原创者。所以不要说什么小说原著,电影才是原著,小说只是同人文而已。
后来又拍过美版“不死咒怨”三部,所谓的十周年纪念版两部,新剧场版两部。
美版的前两部都是清水崇执导,在日版的基础上改编,第三部由托比威尔金森执导,鬼宅也从日本搬到了美国......
所谓十周年纪念版,各61分钟,不知所云,与主线基本无关。
新剧场版由落合正幸编导,复刻了原作的几种死法,也不知道是致敬还是实在编不出新的了,小林的角色被砍掉,伽椰子成了一个儿子控,而且佐伯一家给硬编了一个前世出来。
综述:四部曲才是正统,其他的全是呵呵。
二、咒怨的来源: 佐伯家凶杀案
《咒怨》中的“佐伯家”实拍,位于埼玉县所泽市
咒怨的始作俑者是一所凶宅,这座宅子原本住着一家三口,丈夫叫佐伯刚雄,妻子叫伽椰子,儿子叫俊雄。
伽椰子性格内向孤僻,从大学开始一直暗恋同班同学小林,最后发展成跟踪狂,把她能收集到的一切关于小林的信息记录在一本日记本里。后来小林与另一同学结婚,又逢伽椰子父母双亡,伤心之余嫁给了自己家的房客刚雄,结婚后不久生了俊雄。
俊雄六岁时,刚雄想再要一个女儿,结果发现自己患有少精症,基本是不能生育的,他立即怀疑俊雄的生世,回家翻箱倒柜找到了那个日记本,果然发现伽椰子迷恋过一个叫“俊介”的男人,再联系到她执意要给儿子起名为“俊雄”,而且俊介居然还是俊雄的班主任,觉得自己百分之百被绿了......
然后那天晚上,刚雄不由分说虐杀了伽椰子,把尸体藏在阁楼上,把俊雄用胶带封在衣柜里,把伽椰子送给俊雄的黑猫也杀了。
刚雄一不做二不休,找到小林的家,把他怀孕的妻子残忍地杀死了。这时伽椰子的冤魂出现,索了他的命。俊雄则被伽椰子带走,从此失踪了。我一直觉得俊雄没有死,而是介于生死之间的特殊状态。
由于佐伯刚雄杀死伽椰子的证据确凿,但杀死刚雄的刀柄上却又是伽椰子的指纹,警察无法破解此案。
这场凶杀就是整个咒怨系列的原点。伽椰子,俊雄和刚雄的怨灵从此就盘踞在凶宅里,伺机残害任何进入这里的人。录像带版和剧场的叙述是根据咒怨受害者们各自的经历,把整个事件拼凑还原起来的。
三、咒怨的设定,以及咒怨的受害者
咒怨就是怀着怀着强烈的怨恨而死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下的诅咒,这种诅咒会积聚在死者生前生活的地方,让任何接近的人死于非命,并且产生新的咒怨。
很显然,佐伯家一家三口,是咒怨的三位一体,伽椰子是冤屈和怨恨,刚雄是嫉妒和愤怒,俊雄则是恐惧和深感不公——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六岁的孩子身上,当然不公。还有那只黑猫,也有咒怨的属性。
按照设定,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这栋房子后续的住户,以及社工、房产经纪、警察、“探险”者等出于各种目的进入这所房子的人。
对于住进这所房子的人,咒怨或附着在他们身上,改变他们的人格和意识,使他们杀人,或恐吓他们,摧残他们的心智。对于偶尔进入这所房子的人(即使只是踏入一步),咒怨或是当场将其杀死,或是会以伽椰子或俊雄的形态,或化成阴影,追随他们到他们各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直至亡命。
咒怨是超自然、超物理的存在,无法去除,但是会在米酒中留下痕迹,每个人对于咒怨有不同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越危险,甄别的方式是他们会觉得被咒怨沾染的酒很难喝。
咒怨可以凭空出现于墙壁、地板、床下、乃至人的后背等任何地方,杀人会用绞死、刺死、撕裂肢体等多种残忍的方式,也可能将其“拖走”到不明的地方。死者的尸体会莫名消失,成为新的咒怨,去无差别的攻击他人。
不仅如此,沾染咒怨的人,还会传染给自己身边的同学亲友,仿佛病毒一般的传播。
有趣的是,佐伯家三个咒怨的主诉不同,逻辑有微妙的区别,比如善良的社工理佳,伽椰子一直跟随着她但是并没有“带走”她,最后还示以一个干净的真面目,但是刚雄却没有放过她(另一说是理佳发现了自己被伽椰子附体,伽椰子召唤出刚雄,让理佳知道自己死时的痛苦和绝望)。最终,想用爱和宽容化解咒怨的努力,全都失败了,所以《咒怨》小说称“怨恨”是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情感,远非“爱”可以比。
最后,咒怨会寻找孕妇作为宿主(个人认为这个设定比较低智),投胎转世,从而将咒怨扩散到凶宅以外的地方,可见即使摧毁凶宅,也是没用的。
四、《咒怨》恐怖吗?《咒怨》是优秀的电影吗?
《咒怨》拍摄现场,工作人员给“俊雄”化妆
咒怨肯定是恐怖的,而且和午夜凶铃一起担纲了日式恐怖片的标杆。
咒怨的一大恐怖之处在于那种极具日本特色的居住环境:僻静的独栋小楼,狭窄陡仄的楼梯,幽暗的壁橱和阁楼……
我还记得录像带版第一部的开头,小林老师去佐伯家家访,阴森诡异的氛围塑造得绝对一流,一路上遍地垃圾,腐烂的猫尸,黏乎乎的血迹,嗡嗡盘旋的苍蝇,幽暗凌乱房间……这种氛围烘托着小林翻开伽椰子的日记本,发现其痴狂的内心世界,将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虽然没有配乐,但安静更可怕。有铁粉前往所泽市的实景地去拍摄,大白天整个小区不见人影,安静中偶尔传来一阵敲击声,就显得十分瘆人,作品完美还原了这种现实,并且加强了。
日式恐怖在于它没有特殊的介质或道具,它还原的都是你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事物,水龙头,日记本,镜子,壁橱,阁楼……这是很多人看过之后一段时间都害怕独处的原因。特别是剧场版第1部中,仁美害怕得钻进了被窝,然而……
当然,除了氛围,不期而至的怨灵和不可抗拒的死亡也是恐怖的,录像带版中有几处非常血腥惊悚的画面,配合着剧情的节奏,成了很多人连回忆都不敢回忆的阴影。
至于说它是不是优秀的电影,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题主说它是2级片,确实不错,别忘了头两部还是4:3画面的录像带版呢,连2级片都算不上。2级片就是低劣的电影吗?在“质量”上一定是的,电影是工业产品,成本是质量的天花板,演员片酬,音乐和特效的制作,取景,设备……都是钱。
但是,2级片或者B级片里也出了许多实验性的杰作,即使一些手持DV作品,也做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我觉得《咒怨》的叙事方式是很特别的,它隐藏了主线,也打乱了时间,而是按照受害者的名字,分割成不同的篇章,每一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名字。从一个受害者,跳跃到他的家人,或是朋友,就仿佛是一个病毒毒株,从一个感染者,繁殖裂变,扩散到另一个感染者,然后十个、百个……
每一篇的片头都是这样的
你可以观察、思考这个传播的路径,一个个无辜的个体,是如何因为偶然的契机被卷入咒怨的,就像当年一个好好的人,只是坐了趟火车,或是去了趟超市,就感染了非典一样,只是偶然的,随机的,没有道理的,但命运就此改变。
况且,《咒怨》从两盒录像带被观众认可,让清水崇一举进入高壁垒的电影界,成为院线电影,进而得到好莱坞的认可,被美国翻拍。这个过程本身就说明,咒怨具有一些独特的价值,它确实洞察到了人的恐惧点。
假使有一天,清水崇拿到了天价预算,重制四部曲,大咖出演,大师配乐,蓝光3D,咒怨就会成为“大作”吗?我觉得不会,四部曲,尤其录像带版特有的那种“粗糙”的感觉,本身也是咒怨形成独特风格的一个重要元素,它的内容和介质是一体的,具有一种完整性。
五、《咒怨》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咒怨》的意义,跟很多的颓废文学,颓废艺术一样,他们的意义不是建设性或导向性的,它们的意义就是表现。它找到了那个击中人们共性的点,并且准确地具象化,还原出来了。
其次,《咒怨》着眼点是微观的,清水崇不是要设计一个宏大的“咒怨宇宙”(现在玩IP的动不动就什么什么“宇宙”),他的视角始终是围绕一个个人,受害者和施害者。其实惨白的鬼、残忍的虐杀都是浅表的,你越是思考佐伯一家的内心世界,越是会感到寒意。
最近不断看到有人拿《闪灵》和《咒怨》比较,《闪灵》当然是一部殿堂级的伟大的电影,它真正恐怖的地方,不是双胞胎、血海、237房间这些意象,也不尽在于各种细节和技巧,而是一个男人的内心崩坏的过程,是支撑着他的最后一点理性逐渐消逝殆尽的过程。我看闪灵时,刚看到杰克借口赶稿子而撂下家人,但实际上在空旷的酒店大堂里扔球玩的时候,不寒而栗,我相信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
其实在这一点上,《咒怨》何尝不是呢?伽椰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形成了明显的人格障碍,同学个个都视其为“怪人”而不敢接近(虽然电影里没有展开,但可想而知,她必然是各种冷暴力的对象),她就变得更孤僻,因果互为循环,有了喜欢的人也不敢启齿,好不容易有个男人说他想得到她(注意,佐伯并没有说我爱你,而是我要你),虽然不是爱,但被需要也是好的,特别是不久后他生了俊雄,儿子成了他的空气和阳光,她买了自己最喜欢的同款黑猫送给俊雄,被撕毁的全家福上,俊雄笑得很灿烂。但是最后她失去了一切,她意识到不仅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保护俊雄的时候,该是多绝望。刚雄则只是想占有伽椰子,想得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并不在乎伽椰子的内心,当他发现他从未真正占有的时候,理智完全崩溃。这些人设,这畸形的婚姻关系,是凭空架构的吗?
咒怨和午夜凶铃都诞生于世纪之交,它们都带有鲜明的上世纪末都市生活的元素,公寓,电话,电视,录像带……现代生活让人们长时间独处,并为之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人们害怕独处, 独处让我们缺少保护,但人们其实也害怕交流,因为交流意味着同质化的威胁(病毒的隐喻),这就是咒怨们应运而生的天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