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设备有哪些,信息系统通常由信息获取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什么组成?
信息系统通常由信息获取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基础设施组成。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出租车特种设备是什么?
出租车不是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八大类设备。
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从生产、使用、检验检测三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实行的是全过程的监督。
据《2013-2017年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已达到545家,包括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行业检验机构及企业自检机构,另外还有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气瓶检验机构等。
但是,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仍存在较多问题。
如:检验资源未能有效配置,检验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技术装备不足,检测仪器陈旧,高新检测装备与技术匮乏;
检验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
检验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起自我约束、激励、发展机制等。
因此,未来我国需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检验机构的改革创新,通过调整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条件,推进检验机构走联合重组、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另外,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在特种设备检测中应用的日益成熟,近年来越来越的第三方无损检测机构进入到特种设备检测领域,致使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是由?
美国倡议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1994年9月,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建议将各国的NII联结起来,组成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还建议由世界银行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困难,美国可为他们培训专业人员。
GII对于加强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美国政府可没有那么国际主义。美国政府热衷于GII显然有其深层的原因:
第一,可扩大信息产业及与其有关产业市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各自的NII,要引进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的技术、设备和服务,从而使美国获得了难得的扩大出口的机会。这些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将主要依赖美国,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的,用户增加的效益远高于其它产业。
第二,能主宰全球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和控制世界各国的信息,实施对外扩张。美国利用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迫使各国在通信标准和管理规划上向它靠拢,使自己成为GII的中枢。这样就可以利用GII全面掌握其它国家的信息,达到其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目的。
第三,不断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GII使信息交流跨越国界,多媒体的宣传效果好于其它传媒手段。西方的文化和政治通过GII潜移默化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和平演变、西化,成为其附庸,这就是戈尔"促进民主进程"的涵义。另外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也为美国窃密提供了方便。
第四,积极为美国白领阶层增加就业机会。美国将凭借其知识资源的优势,通过信息传输的方式提供智力服务,为其失业增多的白领阶层寻找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尽管许多国家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想法不尽相同,但看到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未来,对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也就有了共识,都在磨拳擦掌,迎接挑战。
1995年2月15日,美国政府在国内大规模宣传计算机及其网络重要性,普及计算机知识,唤起民众,避免因信息占有量少而形成新的社会差距的同时,正式提出《全球信息基础合作议程》,呼吁各国加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交通发展是哪一年开始?
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
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
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
民航航线只有12条。
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
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3、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4、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
公路和水运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制定了加快建设步伐的目标任务。
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
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
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发展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港口建设。
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
《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陆续出台。
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
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
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推进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高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中国真正实现县县通公路。
6、60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总体上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