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有什么交通设施,去肯尼亚旅游怎么样?
首先向各位朋友抱歉,我是想在悟空问题中搜寻“亚美尼亚怎么样”这个问题,然后作一回答的,没料到操作失误,作为提问发了出去,而又不会删除。下面我就自问自答吧,因为2018年夏天在亚美尼亚走马观花地旅行了4天,游览了埃里温、戈里斯、塞凡湖三个地方。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点认识,想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一个内陆国家,处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327.43万,亚美尼亚族占96%。
出发前以为用4天时间在只有辽宁省面积五分之一的国家旅行应该够用,没想到它虽然面积小,但景点分散,路况又不理想,时间很紧张。
4天的时间很匆忙,对亚美尼亚有了一点浮光掠影的印象。
总体来看,亚美尼亚给我留下了四点深刻印象。
一是道路和郊外的风景。
亚美尼亚山路居多,没有高速公路,道路不宽,有的地方铺的平整,有的地方坑洼不平。限速大部分在80公里以下,实际上很难开到80公里。用在国内的开车速度判断到达的时间会出现很大误差。譬如从戈里斯到塞凡湖,250多公里的路,按道理说3个小时能够到达,可是实际用了将近5个小时才到达。
亚美尼亚是个山国,国土面积中80%是山区。它的山区和格鲁吉亚不同,几乎没有树,都是草原,偶尔路过村庄时才能看到树。这个地方挺有意思,每个村庄都有许多大树,房舍都掩盖在树林中。出了村庄就没有树了,或是光秃秃的山地,或是高低起伏的草原。
在山路上开车,景致很好看。公路起起伏伏,有很多段是大上坡大下坡。从坡顶向下看,道路像一条龙,腾越在山间。路两旁的田野中,打成捆的麦秸儿一行行的排列在那儿,很漂亮。2017年在315国道上看到过这种大起伏的公路,那儿的两旁是戈壁,色彩单调,没有这儿漂亮。有些地方田野中摆放着好多蜂箱,黄的、蓝的、白的,色彩艳丽,很好看。
有段儿路,路旁有很多野李子树,树上结满了紫红色的李子。我下车摘了半兜子。李子很酸,不好吃,摘着好玩儿。
二是教堂。
亚美尼亚的教堂很多,全国范围内,教堂无所不在。市内、乡村、田野,山间、山下、山崖、湖边都有教堂。最著名的是亚拉腊山下保存有诺亚方残片的深坑教堂,它已经是教徒们的圣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埃里温附近的Geghard修道院。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高加索地区最著名的修道院之一。它位于群山之中,四周是高山环绕,峭壁林立。
geghard意为“圣矛”,指的是传说中耶稣上十字架以前,罗马士兵用来刺过耶稣身体的矛。Geghard修道院收藏了“圣矛”的一部分。
我对Geghard修道院印象深刻是因为教堂内部的石刻。教堂的墙壁、穹顶、门框都是在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精美图案,有长剑、有麦穗、有荷花瓣。教堂旁边还有一些小洞穴,每个洞穴四壁上都雕刻着图案,有的是十字架,有的叫不上名字。这种石刻不是一年两年之功。
参观Geghard修道院令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三是民宿。
一路出来,我选择的住宿地点都是民宿。各地的民宿都有特点,基本反映了当地的生活状态。亚美尼亚民宿的特点就是大。大到不敢相信它是普通百姓的住宅。
举个塞凡湖边上民宿的例子吧。这家民宿是一个带院子的二层楼。院子里有几颗苹果树。树下长着荒草,没人打理。
二楼有6个大房间、1个沐浴间、1个卫生间和1个100多平方米的客厅。大房间的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一楼有2个厨房、1个餐厅。2个厨房中的一个供客人用,一个自家用。餐厅很大,长方形的桌子可坐8个人。另外还有地下室。
亚美尼亚民宿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房间都铺着地毯。这家民宿一楼二楼的房间、客厅、餐厅,都铺着地毯。地毯不贵,是那种化纤的。
四是物价。
在外高加索三国中,亚美尼亚物价是最低的,路边的大樱桃6元1斤,超市里的咖啡40多元人民币1斤,92号汽油相当于6.3RMB/升,95号汽油相当于6.58元/升,比国内当时价格便宜1.0元。在亚美尼亚租了3天车,人均费用128元/天。
在亚美尼亚,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游览完Geghard修道院后,我坐在门外的树下休息。一位带着3个孩子的年轻妈妈也坐在那儿。我和她聊了几句,夸奖孩子漂亮可爱,顺便问候了带孩子的辛苦。她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她说,他们的民族人口少,她有责任和义务多为国家多生些孩子。
一名普通女子的回答让我想到了20世纪初那场大屠杀对亚美尼亚人造成的伤害,也让我对这个民族增添了敬意。
乌干达可以去吗?
答:乌干达可以去,景色优美,但是有以下问题要引起关注。
去乌干达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签证:确保提前办理好乌干达的签证。可以在乌干达驻外使领馆或在线申请签证。
2.安全:乌干达的某些地区存在安全风险,特别是边境地区和东北部。在前往这些地区之前,请参考外交部或驻外使领馆的旅行建议,并遵循当地的安全警示。
3.健康:确保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如黄热病、疟疾等。乌干达也有一些疟疾传播区域,所以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蚊帐、防蚊液等。
4.交通:乌干达的交通状况相对较差,道路质量不佳,驾驶习惯也较差。在乌干达行驶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免夜间驾车。
5.文化尊重:乌干达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习俗是很重要的。遵守当地的礼仪和习惯,尊重当地人的信仰和习俗。
6.旅游景点:乌干达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点,如维多利亚湖、姆巴拉拉的博维提瀑布、奇比罗森林保护区等。在前往这些景点时,遵循当地的规定和指示,注意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
7.货币和支付:乌干达的货币是乌干达先令(UGX),现金在乌干达仍然是主要的支付方式。确保携带足够的现金,因为信用卡和旅行支票并不普遍接受。
在计划前往乌干达之前,建议查阅外交部或驻外使领馆的旅行建议,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建议。
深圳宝安机场有直达到肯尼亚?
国内目前有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香港出发到肯尼亚内罗毕的航班,航班有阿联酋、卡塔尔、阿提哈德、肯尼亚航空、埃塞俄比亚航空、大韩等航空承担交通运输,有的需要转机,飞行时间含时差15小时左右。
。
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船队?
大家好,我是小天,对于题主“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船队,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吗?”问题小天来回答。当时郑和下西洋用了200多艘海船,将士2万余名,队伍相当庞大,相比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航海队伍属于领先水平,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也是伟大的先导者。
郑和下西洋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大家来看一下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先进在哪里:
船队在当时的规模郑和下西洋的旅行中,用了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6000海里以上,绘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图。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首先,人数多。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
这样数据我们大概可以估算每次下西洋的人数在27000人左右。约明朝军队5个卫,当时每个卫约5000-5500人。
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
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
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
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
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
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
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
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船舶种类的齐全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1)数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至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至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2)种类
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
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补充一下,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装备先进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明初,火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热兵器所占比例增多。
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以及现在的电讯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么大、这么多、这么长时间、这么远,如何来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
那么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郑和船队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战需要来进行编组的,在统一指挥下形成一支严密的船队,这是创造郑和成功远航的重要基础。
总结综合上述几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当时已近是领先世界水平了,那么多的船只,航行的时间长度,最终还能安全返航,可见当时我国航海业的发达。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可以留个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