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兴盛房产交通设施如何,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有哪些?
安史之乱,乃是因叛乱以安禄山、史思明两人为主而得名,又因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因此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持续时间长达七年多,造成了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么,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都有哪些呢?
背景:唐玄宗后期朝政混乱,边镇节度使不断做大唐玄宗时期,唐朝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和唐玄宗初期的“开元盛世”之后,国力正处于蒸蒸日上时期。然而,由于唐玄宗的施政错误,巨大的隐患却已经就此埋下。
1、唐玄宗后期怠政严重。随着开元盛世后唐朝步入巅峰,由于天下承平日久,唐玄宗李隆基就此逐渐丧失了励精图治之心,也没有了曾经的节俭之风,此后唐玄宗独宠杨贵妃,就此耽于享乐。而随着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入主中枢,唐玄宗又无心政事,任由李林甫大权独握,闭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朝纲混乱,各级官员贪腐严重。而安禄山除了凭借演技获得唐玄宗和杨贵妃信任之外,又通过贿赂各级官员而蒙蔽中央朝廷,使得安禄山的反迹始终未能引起朝廷上下的重视。
2、边镇节度使不断做大。自唐太宗以后,唐朝对外变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因而从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开始在容易遭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构筑防御工事、驻扎军队,并使得节度使开始常职,而从开元五年(717年)开始,唐玄宗为了更好的应对游牧民族的进攻,开始恢复都督府,在边境设置大集团军队,到开元十年(722年)边疆军队便已经高达四十余万。而随着府兵制的崩溃,各镇节度使开始逐步推行募兵制,由此开始逐步掌握兵权。之后,为了解决边镇庞大的财政支出,朝廷又实行财政改革,将边镇防区财务开始移交到节度使手中。而为了防止各级官员对军事掣肘,唐玄宗又任由节度使兼领采访史,而掌握了官员检察权的节度使,由此又掌握了行政权。到天宝年间时,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手的节度使,实际上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官职,成为了独掌一方的军阀,而他们负责的防区则已经是“国中之国”。
3、内部政争导致胡将崛起。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初虽然也任用胡将,但却坚持“其四夷之将,虽才略如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的原则,即严厉杜绝胡人将领独掌兵权,而必须以汉族大臣予以牵制,这使得安禄山等胡人出身的将领,根本不可能独掌大权。然而,由于唐玄宗志在削平四夷,边镇将领权力日益膨胀,且“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人都是以边将身份直接跻身宰相之列,而李林甫与李适之之间政争激烈,为了防止杜绝边将对自己产生威胁,于是上书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且不再以汉臣予以牵制,从而使得胡人将领得以独掌大权。
皇帝耽于享乐,朝政混乱不堪,使得中央朝廷对于不断壮大的边镇将领根本没有防范,唐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内轻外重的不利局面,而权力不断壮大的边镇将领,尤其是独掌三大军镇的安禄山已经开始滋生出野心,这就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巨大隐患。
影响:唐朝就此由盛转衰,内忧外患持续加剧“安史之乱”历经三朝,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两个月,直到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才彻底平定,而这场规模巨大的叛乱,无疑对唐王朝的社会、经济、军事和统治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安史之乱人口南迁示意图
1、社会层面:社会急剧动荡,经济重心南移。长期的战乱无疑使得社会遭遇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有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百姓饱经战乱、流离失所,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而正是由于北方遭遇严重战乱,使得继永嘉南渡之后又掀起了一股南迁热潮,大量北方各阶层人士开始纷纷迁往较为稳定的南方,使得自三国以来的南方经济得到持续迅速发展,为此后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打下了基础。
2、统治层面:河北三镇设立,藩镇割据出现。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安史旧部却并未被全部消灭。当时,负责追击史朝义的仆固怀恩因与唐王朝的矛盾,为了私结党羽而有意将安史旧部保存了下来,并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而唐王朝为了笼络这些河北降将,则先后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不久升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这便是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而这些叛将虽然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却并不服从中央,反而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正式拉开了藩镇割据的大幕(当时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主要从河朔三镇开始)。
3、经济层面:剥削日益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由于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再加上劳动力的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于是开始不断增加税负,这导致统治阶级对普通百姓的压榨变得日益严重,例如由于国家掌握的户口因战乱而急速减少,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年间的万余户骤降至两百户以下,但朝廷却将负担强加在了这些仍被朝廷掌握的户民身上。此外,藩镇统治下的百姓也极为凄惨,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朝廷和藩镇的持续压榨,最终激发了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从唐代宗时期开始,唐朝中期的起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仅代宗一朝爆发的大规模叛乱就有浙东袁晁之乱、浙西方清之乱、苏常的张度之乱、舒州杨昭之乱、邠州之乱等等。
4、军事层面:边患日益严重,大唐丢失西域。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陇右、河西、朔方一带的重兵全部被调往内部,直接造成了边防空虚,而吐蕃则趁此机会,数年之间连续侵占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兰州、廓州、河州、鄯州、洮州、岷州、秦州、成州、渭州等十余州,尽占河西、陇右之地,更是于广德元年(763年)一度攻陷长安。此后,西域地区虽然仍奉唐朝为正朔,坚守西域,但却就此与内地联系断绝,西域的存亡对于整个唐朝边防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所以西域虽有“奉国之诚“,朝廷却因“事势不及相恤”, 不得不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并最终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后彻底丧失西域安西北庭。
如上所述,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对唐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战之后的唐王朝就此在衰败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怎样读音其意义是什么?
用于人名一般都是sheng .晟shèng chéng 晟的中文解释 晟 shèng部首笔画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五笔86:JDNT 五笔98:JDNB 仓颉:AIHS笔顺编号:2511135534 四角号码:6025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65F基本字义1. 光明。
2. 旺盛,兴盛。详细字义〈形〉1. 光明炽盛 [bright]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
(朝阳光明炽盛。
)——郝经《原古上元学士》
2. 兴盛 [prosperous;thriving]自秦创兴,于 周转晟。
——《西陲石刻录·周李君修佛龛碑》晟 chéng基本字义1. 姓。隐藏更多释义 字形结构异体字:晠汉字首尾分解:日成 汉字部件分解:日成笔顺编号:2511135534笔顺读写:竖折横横横撇折折撇捺
如何认清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
每个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轨迹和规律,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期,老米认为有几种办法:
一、看行业新闻和行业热点
很多门户网站都会有各行各业相关的分析和数据,通过数据、和专家分析,结合当下行业热点,基本可以判断这个行业的前景。
如果网上消极的新闻多,积极的新闻少,说明行业遇到发展问题;如果网上积极新闻多,消极少,那么说明这个行业当下是不错的。
比如房地产行业,现在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线下广告,还是路边上的销售员,都可以看到行业积极的一面。
相反,煤炭、钢铁行业却很少有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
二、专业机构分析或专业书籍
任何行业都会有相关的行业协会,一般行业协会官网会有很多行业发展的动向和分析。这些是比较准确的。
还有专业书籍,任何行业都会有基本核心的专业书籍,只要读一些行业内部专业书籍,基本可以掌握行业的来龙去脉。
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可以初步判断未来行业走势。
三、与行业内部资深人士交流
资深从业人员最有发言权。可以接触一些资深人士,向他们取经,请教他们一些专业问题。
也可以去一些招聘网站,看一些行业的招聘岗位和薪资。
如果岗位需求量大,薪资高,说明人才抢手,行业发展强劲。
如果行业没什么岗位,薪资也不高,那说明活力和空间有限。
最后,任何行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些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转型期。
老米觉得在成长期入行是最佳的选择。
盘锦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
·盘锦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没几座·
辽宁盘锦市是1985年,因辽河油田的建设发展而新兴的一座中小城市。在这座城市寻找比较古老的建筑物那是件难事。
有资料表明,2002年在盘锦盘山县太平镇西五棵树村,出土了元代的小瓷羊玩具,并有同质钱币55种,分别为唐、宋、辽、金、元钱币。这些罕见的出土文物填补了盘锦地区无唐代文物的空白。
还有一些地下的文物见证盘锦历史暂且不谈。有人说盘锦地面现今可看得到的,最古老建筑是晋商“永顺泉大院”旧址,建于1675年。但这个大院早就损毁,现在见到的永顺泉大院旧址的照片是1913年重修的,距今有近百年历史。从整个盘锦区域的历史记载来看,古老建筑也有一些,只是到了解放前后都已破、损、毁了。
除了这个晋商永顺泉大院旧址,可能就属1931年日本关东军侵略中国,进入盘锦市后建的一些老房屋了。在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东段,火车站货场西侧,一个称作盘锦“小红楼”旧址(1932.04—2019)的红砖建筑。这个小红楼建筑,是1932年4月日军修建的守备队队部。小楼的西北、东南两角则各突出修建了碉堡,设有多处射击孔,楼内有办公室、审讯室、拘留所、休息室等。是日军侵华的铁证。目前是日军罪行陈列馆。
在盘锦这座刚刚新兴不足四十年的中小城市,谈论古老的风土人情还是田庄台,无论从建筑和历史的文化发祥都是独一无二的,田庄台镇1653年载入史册。至1985年前田庄台是河运商贸往来兴盛时期。田庄台镇虽然古老,但没存留下古老的遗迹。
田庄台镇从明朝(隆庆前)到民国十二年,先后有九庙一寺古朴典雅的庙宇建筑于世。从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唯一一处的甲午陆战战场的结束,到建国后这些寺庙基本损毁。但在这些损毁的寺庙中,独有田庄台清真寺(1894—1975.03)存世时间最长到1975年3月。这座清真寺建于1894年前后,是清军左宝贵首领联合众人捐建。1975年2月4日营口海城大地震,波及田庄台倒塌房屋1万余间,清真寺坚固无损。在震后的3月因一颗违规发射信号弹将古老的清真寺引发火灾,损毁后拆除。
如果说田庄台现存的老建筑,还有码头的“小白楼”旧址与老抽水站旧址,这两个地方小时候经常去玩。
田庄台“小白楼”旧址(1934—2019),坐落在田庄台镇码头岸边西侧,建于1934年。当时为田庄台警察署以及日军水上警察派出所。楼内曾设有值班室、办公室、刑讯室、禁闭室,是日军侵华历史的见证。有报道今日田庄台小白楼准备拟建辽河航运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台老抽水站旧址(1939—2019),位于田庄台镇一面街东北,大辽河下游田庄台段西岸,引辽河水灌溉农田。该抽水站1939年日伪“开拓总局”修建,2010年5月停止使用。是日军侵华罪证,也是全国保存完整的日军侵华水利设施。拟筹建盘锦水利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1日在新抽水站开工挖地基时,发现有白骨堆积,厚度1米有余、长300米、宽70米,还有筷子和碗。
最后说题外话,在盘锦市地面上今日能见证120年以上的物件有两棵大树,一棵大树在田庄台镇清真寺院内的皂角树(1892—2019),另一棵大树是在大洼区东湖西门前、向海大道路边的老榆树(1855—2019)。
2019.04.08 盘锦大洼
发表评论